欢迎访问本站,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评酷网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磷虾——生物学、生态学和渔业养护委员会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5-5-6 20:59:57 人气: 标签:维护保养
导读:常见问题解答导读201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举办的主题为“磷虾利益相关者”的研讨会的之一(SC-CAMLR-XIII/BG/34 ([1.34 MB])))是邀请与会人员提交有关磷虾与磷

  常见问题解答导读

  201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举办的主题为“磷虾利益相关者”的研讨会的之一(SC-CAMLR-XIII/BG/34 ([1.34 MB])))是邀请与会人员提交有关磷虾与磷虾渔业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精炼为一小组的常见问题解答(FAQs)。为了回答这些常见问题,科委会(SC-CAMLR)的、生态系统与管理工作组(养护委员会从事磷虾研究的专家组)的召集人以及养护委员会(CCAMLR)秘书处的科学经理提供了一些“希望有用的答案”。

  每个常见问题都有许多不同的解答。我们的回答未必就是“养护委员会的标准答案”,也不是我们以养护委员会的名义作出的回应。我们提供的答案只反映我们对磷虾和磷虾渔业的理解。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你有更好的答案,欢迎给我们发邮件,我们的电子邮箱是:。我们会在这里继续补充并完善可用的新信息与新知识。

  克里斯托弗·琼斯(Christoper Jones)、川口索(SoKawaguchi)和凯斯·瑞德(Keith Reid)

  为什么磷虾如此重要?

  磷虾极为重要,因为磷虾是南大洋中大多数食肉动物(企鹅、海豹、鲸鱼、鱼类)的主要饮食,同时,它们自己还是海洋范围内进行初级生产的主要食草动物。磷虾以微小的浮游藻类为食,通过大量的初级生产成为食肉动物的营养来源,在生态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这个身份,磷虾被称为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而且,南极磷虾还被认为是地球上资源最丰富的动物之一。

  哪些国家捕捞磷虾,它们的捕捞量是多少?

  过去五年,养护委员会中有八个国对磷虾进行捕捞(见表1),其中,挪威是磷虾捕捞量最多的国家(占比为58%),随后是韩国(19%)和中国(10%)。

  表1 2010-2014年的磷虾捕捞量(单位:吨)

  以上数据(以及更多数据)见养护委员会公布的统计公报()。

  养护委员会设立磷虾的捕捞限额是以数学模型为基础,模拟出磷虾的种群数量并推测未来30年间的变化。每次关键信息随时间出现变化,比如磷虾的年生产量(科学家称之为补充量),生长速度以及年存活量,这些推算都得重复千万次。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出磷虾种群数量未来可能的变化范围以及在不同的捕捞水平下渔业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从而判断捕捞多少磷虾不会对种群数量造成不可逆转的。

  为了有效地管理磷虾渔业,我们需要什么层次的信息(我们有这些信息吗)?

  我们或许可以换一种方式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根据已有或实际可得的信息如何确保对磷虾渔业的管理?”养护委员会采用的管理方法是,在管理决策时,根据实际拥有的信息“谨慎地防止各种错误的发生”(所谓的“预防性管理措施”)。

  这里以当前磷虾捕捞的“触发水平”(62万吨/年)为例。虽然养护委员会对整个斯科舍海设立的磷虾捕捞限额是每年560万吨,但是除非有协议机制,可以让捕捞力量分散在整片海域,而不是集中于少数区域,否则渔业的捕捞量不能超出触发水平,因为局部区域的高捕捞量可能会对区域内的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影响。如果有关渔业和生态系统的数据显示这些小范围内的捕捞是可持续的,那么捕捞量可以增至触发水平以上。如果我们没有科学可信的信息,那么渔业的捕捞量就不能超出预防性的触发水平,这一点很重要。

  2015年,养护委员会一致认为,我们需要的管理方法不能依赖于时空尺度上都不太可能获得的数据,而是要找到一种特定的管理方法(比如,整个斯科舍海的磷虾生物量及其捕食者生物量的定期估值)。这一方法看起来似乎非常明显,但是体现了管理流程设计的必要性,这些管理程序必须可实现,在现实世界中能够应用。

  养护委员会存在之前发生过什么?

  提到“渔业”,南大洋有些曲折的历史。17世纪晚期,海豹捕猎在亚南极出现,快速历经了繁荣与萧条的周期。接下来是捕鲸业,也经历了同样的兴盛与。随着鲸鱼种群“几近”,一些国家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发展南极磷虾捕捞业,有人担心,磷虾捕捞业的盛衰将会成为一场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灾难;正是对磷虾捕捞以及须鲸捕杀的担忧促成了养护委员会的创建。

  养护委员会如何让科学家、渔业从业者和非组织参与决策?

  养护委员会有二十五个国,每个国都是根据每次会议的议题来决定参会的代表团。所有养护委员会的代表团都有科学家,一些代表团还有渔业从业者(要知道,许多养护委员会的国现在并未在南极地区积极地进行磷虾捕捞)。还有一部分非组织(NGOs)也会出席科委会的会议。因为养护委员会的决定必须形成共识,需要参与决策的国一致同意,所以养护委员会做与不做的决定均反映了不同国广泛提出的观点。

  磷虾渔业有副渔获吗?

  因为磷虾捕捞使用的渔网不会沿着海底拖曳,所以没有其它许多拖网渔业那么多的副渔获,不过也有较少的附带捕捞上来的鱼类,而且科学观察员正在收集某一区域的数据,以判断副渔获这个问题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避免。

  几年前有报道称捕捞磷虾的渔网困住了海狗,结果磷虾捕捞使用的渔网必须搭配“排除设计”,以避免海豹再被困于网中。这些设计通常包括一个坡道,不仅可以让磷虾通过,而且可以把海豹推向渔网顶端的逃逸出口。自养护委员会必须配备排除设计之后,再没有出现过磷虾拖网困住海豹的报道。

  而且养护委员会还,每艘磷虾渔船在实施捕捞的部分时间必须有一名科学观察员。

  捕捞磷虾的水下深度是多少?

  磷虾用中层拖网进行捕捞,中层拖网不会接触到海床,所以捕捞虽然有时会深达海下600米,但是通常是在200米的浅水层进行。磷虾捕捞的水下深度往往遵循一条规律:因为磷虾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性,夜晚会上升到水表层,所以捕捞磷虾的水层白天要深一些,夜晚要浅一些。同样的道理,冬天捕捞比夏天捕捞的水层也会深一些。这反映出磷虾在水体中分布深度的某些季节性变化。磷虾捕捞深度的变化也显示出企鹅、海豹等磷虾捕食者在水下活动方面类似的变化模式,这可以为理解一年四季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某些有益的洞见。

  哪一种捕捞方式对的危害更小:连续捕捞,还是传统的拖网作业?

  这个问题的前提假设是两种捕捞方式都是“对有害的”,这种说法可以说是价值判断,而非基于科学数据的推断。所有捕捞活动对的影响都不能仅仅以渔网在水中的停留时间来进行评判,而停留时间的长短恰恰是这两种捕捞技术之间的主要差异。磷虾捕捞的方式只是磷虾渔业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至于使用哪种渔网,在水深多少的地方实施捕捞,捕捞哪一种类的磷虾,如何在船上进行加工,每网的渔获制成什么产品,每一艘磷虾渔船的选择都是不同的。

  是否有科学表明某些企鹅的减少与磷虾捕捞作业有关?

  长话短说,没有。目前没有科学表明任何企鹅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由于磷虾渔业的捕捞作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养护委员会对有据可查的企鹅种群数量的减少漠不关心,因为企鹅种群数量的减少明确表示了某些重大转变正在发生。这些转变是否是由于气候变化以及过去渔获(养护委员会创建前)或当前捕捞活动产生的远期效应,这个议题尚处于热烈的科学论辩阶段。

  南大洋有多少磷虾?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在不同的时节、不同的年份,磷虾资源丰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平均来说,磷虾生物量的变化范围是60到420百万吨,当前的最佳估值是389百万吨。不过这个估值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们过去对磷虾栖息范围的理解。从历史数据来看,我们认为磷虾主要栖息于200米的浅水层,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表明,磷虾规律地出现在靠近海底的深海海域。技术发展现在允许我们在科学家认为不可能的区域寻找磷虾大量存在的。我们必须搞明白生态系统动力学,弄清楚这些深海磷虾的栖息范围及其与生活在表层的磷虾种群之间的关系。

  你们如何估算磷虾资源丰度?

  我们通过水声学研究来估算磷虾资源丰度。装置回声探测器的汽船会沿一系列试样地带航行,记录下水体中磷虾反射的回声信号。我们沿途还会放下定向拖网来核实回声信号的构成,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多少信号是来自于磷虾的。基于这一信息与一组方程式,回声信号就可以被换算成磷虾资源丰度。为了提高准确度,使生物量估算的不确定性最小化,养护委员会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有关声波检测法的标准协议。

  南极有哪些是以磷虾为食?

  南极有许多都吃磷虾,包括:

  海豹和鲸鱼吃磷虾吗?

  与南大洋有多少磷虾那个问题一样,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都在与这个问题角力,努力把千头万绪在一起,甚至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都常复杂的,比如数出有多少只企鹅以及它们吃掉多少磷虾。我们能够利用卫星从太空数企鹅是一项令人兴奋的技术飞跃。西米恩·希尔(Simeon Hill)和他的同事于2007年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事实上,鱼类对磷虾的消耗量比企鹅和鲸鱼的消耗量之和还要多。估算总体消费量需要知道许多个体消耗量的估值,而每项个体消耗量的估值都有某些不确定性。当你叠加个体消耗量的估值时,你其实也累积了这些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意味着最终的结果在管理上很难应用)。与其探讨磷虾磷虾总体消耗量的绝对数,我们不如使用诸如饮食结构、觅食行为和繁殖成功率此类指标来检测磷虾消耗量的相对变化。

  “补充量”是什么意思?哪些因素会影响补充量的水平?我们知道磷虾的繁殖区在哪儿吗?

  补充量是指1龄的未成体磷虾虾群度过冬季存活下来,(作为新的补充)计入成体磷虾的种群数量。补充量的水平通常被表示为比例补充量,比例补充量是指1龄的未成体磷虾与2龄及以上的成体磷虾的比例。磷虾可以利用海冰下方的栖息地度过它们的第一个冬天。这种冰面下的自然地形有助于藻类生长,因此成为哺育幼体磷虾的最佳场所。经过食物缺乏的漫长冬季,早春时节长出的冰藻还可以促进成体磷虾的生长。随着海冰的消融,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促进了磷虾的发育和性腺成熟,使磷虾在夏季繁殖期到来之前做好准备。在季节性冰带范围内,这些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时机对于磷虾的补充量和随后的磷虾资源丰度来说都常关键的决定因素。

  未成体磷虾(1龄磷虾和2龄磷虾)的繁殖区常出现在靠近的区域,比如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和南极半岛西部地区。

  预测的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如何影响磷虾的资源丰度和分布?

  因为磷虾的生活史与海冰密切相关,所以未来海冰面积的缩小可能会减少磷虾的栖息地,降低磷虾资源丰度。更进一步来说,气候变暖预计会引起极地地区有助于磷虾生长的栖息地面积的缩减,因为随着海水温度的升高,磷虾可能需要更多的能量才可以下来,这对它们的生长能力会产生负面影响。磷虾卵对海洋酸化非常,根据南大洋未来二氧化碳的分布预测,有人提出,目前某些重要的栖息地在下一世纪可能不再适合磷虾的生长。这些变化被认为会一致行动,改变磷虾的资源丰度、分布和生命周期。

  本翻译项目主要是为了帮助更多中国人认识和了解南极,促进对于南极的民间交流。所翻译主要是与南极相关的和科普类的前沿资讯。例如:南极与南大洋联盟(ASOC)南极议程(Agenda Antártica) 合作出版的期刊《Journal of Antarctic Afirs》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